• 新闻中心

从“提问”到“训练”:林子雨副教授教你玩转大模型

发布者: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0

202592514:30,在公共教学楼一#101,厦门大学林子雨副教授顺利开展“DeepSeek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科普讲座。

这场讲座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同学们科普大模型的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通过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讲解大模型的分类、原理,剖析AIGC提示词策略与图片类应用实践,帮助同学们建立人工智能思维,理解大模型技术逻辑,掌握其应用方法,从而在智能时代更好地认知和运用大模型,同时也展现了大模型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

从发展历程切入,林子雨副教授首先梳理人工智能发展简史,紧接着阐述人工智能思维,即要了解其基础运行模式,区分人与机器能力边界,具备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紧接着林子雨讲述其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问答等领域应用广泛,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和复杂算法,能理解人类意图并生成优质内容,为各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助力。


在人工智能思维板块,林子雨引用了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李飞飞“斯坦福应该录取最会用ChatGPT的前2000名学生”以及周鸿祎“未来擅长使用AI的人会淘汰不会使用AI的人”的观点,强调了掌握人工智能工具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矩阵图清晰展示了人机协作的四种模式:当“我不会、AI会”时可提问;“我会、AI会”时可提效;“我不会、AI不会”时可共创;“我会、AI不会”时可训练,为人们在智能时代的行动提供了清晰指引。

林子雨指出,关于大模型,其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具有海量参数、强大学习和泛化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他以DeepSeek为例,让它生成《秋天的雨》课文场景、制作光的折射动态演示等,展现了强大的多模态生成能力。其创始人梁文锋推动的大模型发展,也体现了中美在算力竞争等领域的巅峰对决,凸显了大模型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本次“DeepSeek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科普讲座,从人工智能发展脉络、大模型技术原理到AIGC应用实践,全方位呈现了大模型领域的关键知识,为听众搭建了理解大模型技术的清晰框架,也为其在智能时代的技术认知与应用提供了有力参考。





撰稿:陈晋如

摄影:周诗涵 林奕楷

审核:周功建

编辑: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