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智汇大讲堂】厦门摩尔实验室创始人狄德海分享——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者: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15

为打破管理学院学生对管理学的认知误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自信与学术写作能力,管理学院于1024日在经管楼301开展智汇大讲堂第五期“管理科学与艺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暨学术论文写作发表”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摩尔实验室董事长、厦门国创先进技术检测有限公司联合总经理狄德海先生主讲。狄先生深耕电子产品研发测试与认证领域,在《合作经济与科技》、中小企业管理和科技中外企业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既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工程硕士的校外导师,也是厦门理工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管理科学与艺术理论和实战经验。管理学院原志刚关明坤、蔡少茹、步会敏及教学秘书等多位老师一起出席了讲座。

狄德海先生以互动沙龙形式,围绕管理科学与艺术应用、学术论文写作发表展开分享。


狄德海先生结合自身经验,从两大模块拆解管理核心要点:

第一,管理之道需要术法相融,艺理共生。管理科学是“硬支撑”,需借量化工具,如数据分析模型等实现精准决策;管理艺术是“软纽带”,聚焦沟通、激励等柔性能力,二者需协同发力,用科学提供决策依据,让艺术落地更具温度。狄先生建议同学们通过研读国学书籍、哲学著作及国内外文学名著提升管理艺术,践行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理念,同时提及近年对国学管理、量子管理等的研究,引发对管理深层内涵的思考。

第二,管理学非虚论,唯以实践为根,凭岗位践行为要。学科价值澄清环节,针对 “学管理无用” 的质疑,狄先生剖析 “管理经验门槛缺失、教学局限性、期望与现实落差、社会对于管理认知错误” 等关键矛盾;通过爱迪生、中国建材集团等案例,凸显管理学对企业的关键作用,明确学生 “战略领导者与组织赋能者” 定位。

 

学术写作指导部分,狄先生建议选题结合实践挖创新点,文献综述先搭逻辑框架再填内容,投稿优先选知网收录期刊,如《合作经济与科技》。并细心提醒学生们论文需含题目、摘要、关键词等,普通论文查重低于20%,核心期刊低于10%,助力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学术成果。

讲座最后,狄德海先生建议同学们日常夯实管理理论基础,通过国学、企业案例补充管理艺术素养;学术写作可从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类论文入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管理学院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元形式与产业界保持常态化沟通与探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升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讲座前,管理学院组织了“AI 时代企业管理变革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专题研讨,工商与项目管理教研室主任朱泳及专任教师代表与狄德海先生深入讨论并形成共识。AI 技术正深刻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狄德海先生指出,AI技术不仅促使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管理流程走向自动化、决策机制实现智能化,还让企业规模呈现超级大企业与小微企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在显著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导致中层及单一技能岗位需求减少;而在人才需求层面,具备战略直觉与丰富阅历的高端人才及综合技工型人才需求愈发凸显,管理者角色需从 “审批推动者” 转向 “AI 协同系统设计者”,领导力核心聚焦 “算法调优与系统治理”,管理艺术性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针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双方研讨提出,当前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定位为“兼具数据智能思维、管理技术及企业家精神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符合时代的。未来,在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夯实AI、数据分析等内容并强化案例分析与模拟实战,通过企业实习、创业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团队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向 “一专多能” 方向发展,以“长板理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双方一致认为,未来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紧密联动,借助校企合作优化课程、强化实践,助力学生扎实掌握硬技能、提升软实力,实现 “双维” 成长,更好适配新时代管理人才需求。


本场讲座,收益卓然,启迪深远以鲜活案例夯实学生专业自信,以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协同应用明确能力提升方向,更系统传授学术写作全流程要点,助力学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顺畅打通科研入门路径。管理与研究中深耕,实践出真知,笔耕见深度!循管理之道,汇科学之美,管理学院祝各位学子都能以智驭事,以美润心,奔赴山海皆坦途!




撰稿:李易静

摄影:黄思夷 何景洪

审核:蔡少茹

编辑:甘晓莹